欢迎光临

隋三世 隋朝杨广在位多久

1,杨广是中国历史争议比较大的帝王几乎两个极端。提起杨广会想到很多大的工程,如开凿京杭大运河,穷兵黩武投入大量部队举全国之力打高丽。老百姓认为没有一样是为老百姓造福,弄得民不聊生随起反抗所以后世对杨广的评价:亡国之君,骄奢淫逸,残暴无道。但这些评价准确吗?或许杨广心里也在想愚民岂能理解我之心思。或许到了隋朝快灭亡之际,杨广内心正在想他这一生所有做过的事,但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反他,也或许在想后世是否能给他一个公平的评价。

隋三世 隋朝杨广在位多久插图

2,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其实对于他内心的想法,我想通过史书的记载,还是可以大体知道的。1、自恃国力雄厚隋炀帝穷奢极欲,穷兵黩武,滥用民力,不顾民命,这和他自恃富饶有关。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贞观政要·辩兴亡篇》),以为可以予取予求了。后来唐人魏徵曾经说:“昔隋氏之末乱,自谓必无乱;隋氏之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屡动,徭役不息,至于将受戮辱,竟未悟其灭亡之由也”(《贞观政要·刑法篇》)。确实可以这样说,隋炀帝直到被臣下所杀,他还不清楚自己是怎样会失败,会落到这个地步的呢!2、刚愎自用,无法接纳臣下谏诤在古代帝王中,隋炀帝可说是最不能接纳臣下谏诤的皇帝。高颎在隋文帝时期,为相执政将近二十年,当时称为贤相;光禄大夫贺若弼,平陈时立有大功;礼部尚书宇文强也是当时朝臣中敢于说话的。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说他们“诽谤朝政”把三人都杀了,高颎诸子还发配边境,贺若弼妻、子也被籍没为官奴婢。大业五年,司隶大夫薛道衡又因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称颂隋文帝的功德,隋炀帝看了,很不高兴,对臣下说:“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鱼藻》是《诗经》中歌颂周武王,藉以讽刺周幽王的一首诗,意思是说薛道衡在借隋文帝来讽谕自己,并因薛道衡同情高颎,勒令自杀,妻、子发配且末(今新疆且末),成为当时震惊人心的一桩冤案、错案。隋炀帝经常对臣下说:“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由于隋炀帝“护短拒谏”听不进不同意见,臣下也就“钳口”不敢直言,不敢再提什么意见,凡事将顺,“事皆称美”,真正的下情不能上达,“君暗臣谀”(《贞观政要·求谏篇》),国家政局一天一天地糜烂下去终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农民起义的烽烟已是漫天遍野的时候,隋炀帝问群下“盗贼”还有多少?大臣字文述蒙蔽他,对曰:“渐少。”炀帝又问“比从来少几何”?宇文述说“不能什一”,即不到十分之一了。另一位大臣苏威,是比较正直,不肯说谎话的,隋炀帝也问到他,苏威对答说:“臣非所司,不悉多少,但患渐近。”又说:“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今河南荣阳西北汜水镇)。且往日租斌丁役今皆何在?岂非其人皆化为盗乎!”隋炀帝听到苏威所说的真话,非常反感。过了些时候隋炀帝想第三次出兵进攻高句丽,征求苏威的意见。苏威知道隋炀帝受官吏蒙蔽,不了解农民起义军发展而引起时局的严重性,他向隋炀帝建议,“今兹之役,愿不发兵(不必征发府兵),但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之东征。”隋炀帝听苏威说农民起义军的数目有数十万,自然不高兴,也不肯相信。佞臣裴蕴借此攻击苏威,进谗言说:“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隋炀帝听信裴蕴的谗言,革除苏威和他子孙三代的官爵。内史侍郎虞世基,是隋炀帝所亲信的大臣,他知道隋炀帝不愿听见农民起义发展壮大的消息,所以“诸将及郡县有告败求救者,世基皆抑损表状,不以实闻,但云:‘鼠“窃”狗“盗”,郡县逐捕,行当殄尽,愿陛下勿以介怀!””隋炀帝也信以为真。3、昏聩与清醒尽管隋炀帝自己欺骗自己,不肯相信农民起义已经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感觉到他的皇帝宝座已经在动摇了,同时由于纵欲过度,他的精神日益陷于错乱状态。自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起,炀帝“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大业十二年四月,洛阳大业殿西院失火,炀帝“以为‘盗起,惊走入西苑,匿草间,火定乃还”(《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巡幸江都后,到大业七年又一次巡幸江都。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围攻东都,把隋炀帝在御河上的龙舟水殿,全都焚毁。大业十一年的冬天,隋炀帝下诏令江都更造龙舟水殿,大小楼船凡数千艘,装饰制度比旧有的更加华丽壮伟。大业十二年的七月,江都把水殿龙舟造成,送往东都洛阳,宇文述劝隋炀帝再去巡游江都,隋炀帝接受了这个意见,就准备第三次巡幸江都了。这里我之前认为隋炀帝是为了像秦始皇那样,认为隋炀帝之去江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巡行,使运河沿线局势有所好转,使运河的控制权,重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不致为农民起义军所切断;同时,隋炀帝的亲去江都,无形中巩固了军事重镇江都,也就稳定了整个江准地区由于农民起义所造成的动摇局面。这样,就赋予隋炀帝这次出游江都以政治目的。随着读史的深入,我觉得我把隋炀帝抬得高了。当时阶级斗争形势,隋炀帝是蒙在鼓里,不清楚的,他决不会想到江准地区,形势已经对他这样不利;他决不会想到全国形势,已经对他这样不利。唯其如此,他才敢离开西京、东都,出巡江都。他临行之际,作诗留别宫人,诗云:“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留颜色在,离别止今年。”(《太平御览》卷七百四十九引《大业拾遗记》)在隋炀帝看来,不久就可以回到西京、东都来的。隋炀帝至江都之后,荒淫益甚。他也知道自己的统治命运即将结束,尝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吴人自称曰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后主叔宝降隋,被封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陈后主妻),且共乐饮耳”。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他也知道中原骚乱,他已无法北归;可是他还想作最后挣扎,企图渡往江南,建都建康,保据江东,所以命人修筑丹阳宫,作徙都的准备。现在,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隋朝亡于农民起义,而间接原因却是三次远征高丽。而归根结底还是隋炀帝自身人格的缺陷导致群臣蒙蔽欺瞒,过分自恃国家富足,不爱惜民力,以至于隋三世38年而亡。

3,叛军逼宫,隋炀帝杨广自知性命难保,于是对叛军说了三句话:1.何罪至此2.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3.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我们根据他说的这三句话分析杨广当时在想啥?第一句.何罪至此?我杨广知道江山不保了你们想要朕的江山你们拿去就好了,给我留个长城公就行,结果被叛军首领马文举陈述了几大罪状1.违弃宗庙2.迅游不息3.外勤征讨4.极其奢侈,反正就是今天必须得弄死你.第二句.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就算我对不起百姓,我对你们不薄阿你们跟着我吃香喝辣,今天怎么跟着叛军作乱,一群小没良心的。第三句: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这句就不翻译了,因为非常简单。曾高高在上的隋炀帝,能说出这句话来,无论当时他神态是慷慨,还是绝望,都透露出可怜不甘心的味道,马文举听后冷笑不止,杨广无奈,只得解下丝巾,交给令狐行达,让他缢死自己,炀帝时年50岁。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个皇帝,年号大业,由年号可看出他也曾想成就一番辉煌大业,但在位十四年,好大喜功,大力营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

4,我对广哥儿评价挺高的,因为我姓杨[捂脸]广哥儿很聪明,是步子太大扯着蛋的典型人物。他用法在位时间做了别的朝代全部的事,最后面对困境,我更愿意相信他心里是心灰意冷的放弃,对局面不能按照自己的设想,那就不要了。这样的人,说难听的叫倦政,说好听了可不得了,是玉虽碎不可毁其白[大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73学习攻略 » 隋三世 隋朝杨广在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