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雁形阵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

1,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所采用的队形总体上来说并不奇怪,这是符合北洋水师各舰特点的一个队形,不过因为两翼的军舰速度没有跟上,才显得有些奇怪。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以一个近乎人字形的横队和日本舰队交战。一些人对这一队形提出了批评,认为以横队和对方交战,那么只能使用舰首的火炮,从而削弱了自身的火力。而且另一方面横队不利于机动,会导致被动挨打。因此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失败,就是因为采取了错误的队形。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准确,这是不了解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在进入蒸汽铁甲时代以后,舰首对敌一度成为海战首选战术。19世纪中期以后,各国海军都逐步开始从风帆战舰向蒸汽铁甲舰过渡,蒸汽铁甲舰逐步成为各国海军的主力。在蒸汽铁甲时代早期,因为火炮技术相比装甲技术发展缓慢,一度出现了火炮对于铁甲舰无法造成有效伤害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海军一方面大力研制新型火炮,一面古老的撞击战术因此复苏,各国陆续在新设计的战舰前方装上撞角,试图以撞击战术撞沉对方。“镇远”舰首的撞角1866年的利萨海战中,撞击战术终于取得了成功,奥地利海军的旗舰“费迪南德”号将意大利海军旗舰“意大利”号拦腰撞断,这引发了海军战术的大转变,舰首对敌的横队战术还是迅速取代纵队战术成为主流。舰首对敌的战术还影响到了当时军舰的设计,在1880年前后,各国所设计的军舰大多强调舰首火力。比如“定远”号铁甲舰设计时,主炮就采用了斜对角布局,前后错开分布在舰体左右,这样8门主炮可以同时朝前方射击。当然,这种布局的缺点就是当所有主炮向一些射击时,另一侧的主炮射界极小,所以不适合侧舷对敌。此外为了尽可能加强正面火力,当时的军舰还出现了凸出两侧舰体之外的耳台,以便装在两侧的副炮可以向正前方射击,北洋水师的“致远”等巡洋舰都普遍装备了耳台。而在尽力加强正前方火力的同时,舰尾火力则被削弱。比如“济远”舰舰首有两门210毫米火炮,舰尾则只有1门150毫米火炮。而“经远”更极端,干脆取消了舰尾主炮,仅有两门75毫米火炮和4门机关炮。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水师采用横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要火力,采取纵队战术时反而会有所削弱。所以丁汝昌是基于北洋水师自身的特点才决定采用横队战术,并非简单的模仿利萨海战。在实战中,因为北洋水师右翼的“超勇”、“扬威”两舰由于舰龄较长,锅炉老化,所以航速下降,而左翼的“济远”则因为不明原因减慢了速度,所以导致两翼要比中间各舰落后一些。所以最终造成了北洋水师的队形没有完全按照预期展开,显得有一些奇怪。不过这是特殊原因造成,并非丁汝昌故意。

雁形阵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插图

2,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简单说说吧。北洋水师最初下令是双横队阵型,而不是实战中表现出来的雁形阵。因为雁形阵没有什么道理,仅仅是让定远和镇远2艘最强的铁甲舰位于最前而已,似乎可以顶一顶。但实际上,海战敌我都是高速运动,不存在2艘铁甲舰永远顶在前面的可能。同时,雁形阵是比较松散的阵型,很容易因船只航速不同以及实战中的混乱,导致全队阵型混乱,被敌人分割包围。双横队则是更好的阵型。首先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北洋水师正面火炮优势,而且又有严密的阵型,不容易被敌人分割。但为什么用双横队,而不用联合舰队的单纵队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法搞纵队。联合舰队最强的地方,就在于船舷安装了大量中口径速射炮。这种火炮没有安装在日军军舰首尾,全部在船舷,比如松岛号就有12门之多。说通俗点,联合舰队用船舷对着北洋水师,就可以用最多的火炮炮击,发挥最大的威力。但是,北洋水师几乎没有船舷速射炮,所以根本不能用纵队和日军拼,不然就是自取毁灭。所以,北洋水师采用双横队是必然。一来采用横队,也就是舰首对准敌舰,而不是船舷对着敌舰,大大减少了中弹面积。同时,北洋水师的四艘主力舰,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设计之初,就强调舰首对地的火力。以定远、镇远为例,舰首对准敌舰时,每艘军舰的4门305毫米巨炮都可以全部发射,另外还有1门150毫米副炮可以一起开火,只有尾部剩下的1门150毫米尾炮无法开火。也就是说,舰首对敌,定远号的6门主炮有5门可以开火。相反,如果采用纵队船舷对敌,4门305毫米巨炮只有2门可以发射,再加上2门150毫米火炮,6门只能4门发射。而不能发射的2门,恰恰是威力最强的巨炮。所以,北洋水师采用双横队战术是没错的。然而,由于指挥不力,变阵仓促,北洋水师根本没有排成双横队,而是胡乱变成了不伦不类的雁形阵,最终战败。

3,引言一百二十五年前(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海战——黄海海战,这是一场近代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铁甲舰战例。”在此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以“夹缝雁行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横阵),来对抗日本联合舰队采用的“纵阵”战术。(夹缝雁行阵)虽然最后北洋海军以损失(沉没)五艘战舰,日本舰队只受轻伤的惨痛代价而告终,但对于丁汝昌为何会摆出“夹缝雁行阵”来迎战日本舰队,至今也还备受争议,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挖一挖这其中的原因!北洋水师采用的“夹缝雁行”队形,受利萨海战的影响1866年,意大利与奥地利这两个国家,为争夺亚得里亚海利萨岛附近的海域,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海战。这场战役以奥地利帝国的胜利而落下帷幕,但相比于奥地利胜利来说,它更引人注目的是,此战双方都采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用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战舰”在海上进行作战。蒸汽机舰船相比于传统的帆船而言,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动力源泉,蒸汽机可以为战舰提供了强大的动能,而传统帆船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看天行事”,除了动力上的优势外,蒸汽机还能弥补舰炮技术上的劣势,因为足够的马力能使战舰迅速的在海上移动,从而使战舰的撞角威力大幅提升!在利萨海战中,意大利战舰由于火炮射程较近的原因,采取的是一种“鱼贯而行”的纵阵战术,这样的优势就在于:一来可以最大程度的弥补远距离作战炮弹射程不足的劣势;二来可以使自己的战舰呈一字排开型“偏舷齐放”。但意大利美中不足的是,他低估了奥地利军舰强大的动力火候,奥地利在迎接意大利军舰时,采用的是“横阵”(即夹缝雁行阵)战术,在接近敌方军舰时,奥军舰开足马力,“以横阵方队,撞角切割意大利军舰”,加之以“近距离火炮齐射”的方式,打的意大利措手不及,落荒而逃。这种“撞沉敌舰”冲角战术的成功,成为了当时备为推崇的海军作战战术!(利萨海战示意图)那么这场战役和北洋水师又有什么关系了?有,而且有很大的关系!利萨海战发生的时间是在1866年,也就是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时期,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们纵观全球,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海战发生,更不用说出现新的海上作战的战略战术,北洋海军日常的操作、训练、演练,最可行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模拟和研究“利萨海战”的战略战术!在后来的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所采取的“夹缝雁行阵(横阵)”队形,也是不无道理、是可以追根溯源,有理有据的。中国与日本海军战术理论来源的差异,是北洋水师采用“横阵”的主因在晚清政府期间,中国与日本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两个东亚国家,但要论两者之间谁学的更加彻底、更加通透,显而易见,中国是远远不如日本的。我们可以看到,洋务派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打着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但要自强、要求富,前提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不动及封建势力的根源之下,才能具体的操作、施行。这样一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使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器物上,思想过于僵化、过于“短见”,而不能做到“取其精髓”!而反观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度推行全盘西化。不仅在政体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殖产兴业”,在工业上,也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更是在思想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相比中国来看,日本有着更好的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社会条件!虽然两国都是从西方(主要是德国和英国)采购军舰炮弹,但在其使用上下的功夫中国却是不如日本的。李鸿章早年间为培养一批“军事理论人员”,成立了军事学堂、聘请了外教、编辑了书籍、派遣了留学生等等,但这些措施的推行,是不可能取得长远见展的。因为晚清政府未能从根本上把思想彻底放开,从而导致中国人从洋人那里学习的东西是很狭隘、很片面、是断断续续不成体系的。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连自己也不知道掌握了多少,缺什么,又应该补什么。特别是在1890年,李鸿章聘请的英国总教练琅威理,因为“撤旗事件”而僨然离职,之后的北洋水师,更是缺少了能引入新的海战理论的可靠人选!而日本却和中国“迥然不同”,日本自从“利萨”战役后,便开始聘请英国海军军官,为自己的学员讲习作战理论和作战战术。由于本身的思想开化,日本人学习的进度、学习的知识理论、掌握的东西是晚清政府远远不能比及的。(所以后来在戊戌变法期间,晚清就是以日为师),日本不仅聘请外教,还设立了海军大学,从全国广泛招纳学员,为国培养海军人才;编写《海军战术讲义录》,集中研究海军作战战略战术。所以在后来的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采取不同的作战阵型,这和双方学习西方海军战术理论的程度深浅,是有很大关系的。北洋舰队对武器革新的认识程度,也对采取的“夹缝雁行阵”队形,有着很大关联北洋舰队号称当时“亚洲第一强舰队”,但这也只局限于它的吨位上,从炮弹、炮台、鱼雷等等武器装备方面,它是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在北洋舰队军费枯竭时,甚至出现了用沙子来填充炮弹,这样弄虚作假、迷混过关的荒唐事儿,《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里,有一出北洋海军演练时“放空炮”的场景,这其实也从侧面再现了当时北洋舰队的“外强中干”的局面。然而相比北洋水师初建之时,后期的舰队设施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舰队的装甲比往日更厚、马力比以前更足,之前“利萨海战”中的“撞角”战术,在军舰“加码”的基础上,更是得到了北洋水师官兵的青睐。因为在黄海海战爆发之前,晚清政府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海战,所以这些“守旧”的水师提督官员,他们对于在近代工业革命中不断涌现的革新技术,对海军作战战术的影响,判断上是有很大偏差、估计不足的。没有战事的发生,北洋水师就只能用西方的理论来推导理论,即所谓的“以意试论”。这样推出的结果是什么了?结果是:“北洋水师在日后征战中,撞头必将有其大用”的判断,在这种判断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与日本舰队作战中,北洋水师会采取“夹缝雁行阵”这种队形了。但同样是缺乏战前演练的日本,却为何与中国采取截然相反的“纵阵”战术了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几乎也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海战,它同样也缺乏战前的实事战例,用来估测军事武器技术的革新,对作战战术的影响。那日本又是如何做的了?我在前面已经说了一点,那就是日本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技术理论这方面,比中国更彻底、更完备。这是它“思想能控制行动”的前提;这里再补充一点,日本在对战北洋水师中,采取的是与其相反的“纵阵”战术。因为日本上层的海军军事家,并非像中国一样由理论推导理论,进而推演出“撞角战术”,他们更青睐于从武器技能方面,去考虑作战中应用的战术。日本海军将领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武器的最大功能,才能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进而制服敌人。尽管日本肯定也知道撞角的“作用”,但仔细推敲分析后,不难发现“撞角”只试用于当双方船队近距离作战、且双方阵型已乱之时,为最佳的时机,在战场上,去捕捉这种机会是很难的,因为说不好双方都会“共同牺牲、得不偿失”!而在武器使用上,日本是下了一番狠功夫的,它相比中国使用武器,可以说是更精、更熟练。日本对于舰船上一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型口径速射炮,操作更加灵活、把握时机更准,日本人用演练中推理出的“抵进射击”理念,即在双方舰队保持着最合适的距离时,充分发挥小口径炮弹威力,进而攻击敌方军舰,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功能!况且在黄海海战之前,日本就已经多次“荷枪实弹”的演练,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在演练之下,日本海军认为发挥武器最大的功能相比“撞角”这种战术,是更可行、更可靠、更能见效的。日后的黄海海战,也正面检测了日本这种战术理念是可行、可靠,是适合海上作战的。所以在关于自身武器装备、武器使用的认识上,日本联合舰队采取与北洋水师截然不同的战术,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总结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采用的“夹缝雁行阵”队形,是本身自己对战术研究还不够彻底、不够全面,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与作战理论俱进,而采用的一种“站在前人肩膀上行走”的时髦战术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能“融会贯通”的表现。北洋水师从撞角威力巨大+技术革新,推演出的是“撞角威力更加巨大”,这与日本推演的结果截然相反。不过这也和李鸿章一贯主张的“以退为进”的思想,束缚北洋水师手脚,只顾于保存自身实力,胆小窃战,导致舰队缺乏实战经验是密切相关的。或许采用什么阵型并不显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敢于实打实的去训练军队,敢于在“荷枪实弹”的战争中,去磨炼自己、去成长自己,这才是一支军队强大的必由之路!参考资料: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杜普伊.《武器与战争的演变》《日本海军战术议论录》理查德·希尔.《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马幼垣.《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图片来源网络

4,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大,但并不是大败。日本稍占便宜,但并非大捷。整个海战历时5小时。在日本舰队的挑衅下,我北洋海军敢发第一炮!所以我们并不能因北洋水师的战败,而抹杀了整个北洋水师的所有功绩!关于题目中所说的北洋水师摆出了奇怪的队形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当时日舰,以单纵队接近北洋水师。而这时北洋水师应对阵型有两种。一种是双纵队包夹日海军的单纵队,另外一种就是雁形阵(是个倒人字队形),这两种类型都可以夹击日本舰队(那时的铁甲舰火炮基本上都在船舷两侧,)。.而令人奇怪的是,北洋水师并没有摆出上述双纵队或雁形阵。而是摆出了一个松散的横阵。这就会造成日军的单纵队炮舰,一旦接触,可以左右舷火炮同时射击。而北洋水师的舰队只能与舰首炮,来进行还击。所以出现了题目中所说的奇怪的队形。造成这种阵型的原因分析:1.传令过程中出现偏差。那时的铁甲舰没有无线电,只能靠挂旗语。或者灯光进行传达命令。而战斗刚开始三分钟,旗舰定远舰的信号桅杆嗯,被炮火击毁,这可能会导致主将命令不能传达到下面各舰。2.本应进行包抄的继远舰,广甲舰,超勇舰,扬威舰。因船行老行速慢。无法完成主帅意图编成雁形阵,而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横阵。三,甲午海战的影响:1.北洋水师虽受到重创,但主力尚存。虽然有6舰沉没。但定远舰,镇远舰等大部分主力舰均在战后一个月内修复完成。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窝在威海卫中不再出战,以至于被日军聚歼。2.日本海军在本次海战中,用5艘军舰包围旗舰镇远舰和定远舰,想把这两艘巨舰击沉。一直到战争结束,5个小时内,两舰依然正常战斗,战斗结束后,一个月之内两舰修复。而日本海军的旗舰松岛舰战后4个月之内依然未被修复,吉野舰被打成了空壳,所有舰上设备均被损坏。西京丸舰几乎被打沉,赤城舰比睿舰均被重伤。3,黄海海战后。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准北洋水师出战,导致北洋水师在港口被围歼。所以本次海战,日军是不胜而胜,北洋水师是不败而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73学习攻略 » 雁形阵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