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青岛下水道 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

1,我曾经因为好奇进入过德国人修的下水道内,相比国内的下水道来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非常空旷,即便我张开双手在里面奔跑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狭窄,不仅如此,当我打开手中强光电筒的时候,我发现每隔一段路程,下水道的墙壁上都会有一个小空间。当时的我是屏住呼吸的,我伸手探进了空间里,在里面抓出了一包黄油纸包住的包褢,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密密麻麻放着维修的零件和一张记载着非常清楚维修方法的图纸,正当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东西时。我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说的是非常蹩脚的中文,他在跟我问好,听口音应该不是本国人,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高大的白人,他头上正戴着一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安全帽。他从我手中拿过图纸,一点点详细地跟我讲解了这张图纸的内容,原来这张图纸是上世纪德国人在修建青岛下水道时留下的图纸,他跟我说完之后觉得有些口渴,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放在了空旷的下水道中,招呼我坐了下来,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两杯满满的德国脾酒,和整整一大盘的羊腰子准备开吃,正当我要吃的时候,我发现我编不下去了。。。是的,相信我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吧?没错,所谓德国人下水道中藏有图纸、零件、维修工具的事情纯属人们编造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时候,只要将其当成笑话来看就行,没必要太过于当真。之所以这种传闻在中国会有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德国制造”没有节制的崇拜导致的。德国人工业制造的精细德国的工业制造在整个世界确实是属于顶尖的,我曾经在一个医药公司实习过,公司里很多测量微生物的机器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德国进口而来的,从德国进口这些机器的价格也往往是国内相同机器的数倍之高。那时候我还以为公司的领导是崇洋媚外,迷信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道理花了冤枉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于是我就问了公司里面的老职员,通过询问我才知道,公司并不是不想用国内生产的机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生产的机器实在是用不了。因为那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医药公司,经常会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过来检查,他们检查用的也是非常高的标准,虽然国内的检测机器有时也可以用,但是在很多细微的精度测量上却有着或多或少的误差。在出现过一些错误后,公司才会花大价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回来使用,从很多高精度的工业制造来说,德国确实比中国的很多企业要用心。关于100年后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里,仍旧在青岛发挥巨大作用的传闻虽然德国人比较严谨,生产制造的时候也比较用心深入,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德国制造”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我们都在传的青岛下水道有德国人包裹的传闻,已经经过很多人的亲自探测证明是假的。但是除此之外,却还有着一个影响很大的传闻一直被人们深信不疑。那就是很多人将现代青岛城市道路不会淹水的功劳放在了德国人修造的下水道上,以为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还在为青岛整座城市的防淹大业做着巨大的贡献。但实际上德国人当初只修建了200公里的下水道,也只局限在当初德租界的范围内,现在青岛的很多城区在大概100年前也还是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农村郊外,德国人是不可能将下水道修到这些地方的。而且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混乱特殊的年代里早就因为没人疏通、维修,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堵住、荒废了大半。真正能流传到现在还能使用的只有仅仅三公里的下水道线路,这些是后人重新疏通过才能保留到现在的,虽然只剩下了三公里,但能用这么久也足以说明那个年代德国人在青岛投下的精力程度了。现在青岛的下水道线路完全是由我国自己疏通建造的,是独立于德国人下水道线路的,全长接近3000多公里,在青岛的地下错综复杂地构出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虽然现在青岛很少被淹,但是雨水漫过路面的状况还是偶尔会发生的,跟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唯一的优点就是三面环海容易疏通,雨水漫过路面的情况只是比较少而已,在不少地方还是有的。所以说这个传言是假的、是一个无厘头的笑话、是一个无限神话德国人的虚假传闻,德国人的严谨、以及工业上的精细是无法否认的,但是这里面却总该有一个限度,他们虽然严谨,但却是在可以理解范围内的严谨,绝对不可能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该妄自菲薄,虽然国内很多产品公司都是粗制滥造的,但是拥有着严谨精神的企业却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罢了。

青岛下水道 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插图

2,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理解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问题。在德国,也包括英国等国家的施工项目中,很多都是有这样的邮包或者可以保留的资料的,且在施工队伍的档案中,十分清楚地记载着这些建筑、特别是重要建筑的资料。一旦设计的使用期限到了,公司还会向项目所在地方发出警示,要求将这些建筑拆除重建,以杜绝安全隐患。举个例子,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意外收到了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要对该桥维修。信中还提到维修时要注意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向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提供了全套大桥的设计图纸,铺开这些设计图纸,人们惊讶地发现图纸绘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虽然历经百年,这些图纸依然保存完好,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划痕皱褶。而德国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比英国差。所以,德国修建的青岛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应该是真实的。所不同的是,当时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长途不长,只有3公里,是青岛地下管网总长度的1/1000。纵然如此,也说明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很突出的,英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在这方面也是非常努力和用心的。这一点,必须向他们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工匠大国。

3,据传说青岛下水道是被划为德租界时修建的,百余年后,若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只需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就可以找到一个邮包,邮包里有光亮如新的配件。经证实这是网上传言,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德国人确实在霸占青岛时修建了很多基础设施,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主教堂、八大关里的德式建筑都是当时留下的。德国人特别爱干净,当时青岛的路又窄还崎岖,村民都在路边单独盖一个茅屋为厕所。德国人侵占以后开始挖管道制作古力盖。使当时青岛的容貌焕然一新。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在59年国家就重新返修了青岛的地下管网,现如今青岛的地下管道基本都是我国自主建设的,曾经德国设施已经被淘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德国的一些先进理念。纯手工码字,图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4,这显然是个“以假乱真”的新闻。说起青岛的排水系统,每到暴雨季节总会怒刷存在感,自动变身“网红”,号称不管多强的暴雨都扛得住,网上流传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青岛不怕水淹,是因为德国人一百多年前给青岛设计的排水系统。”我在青岛读了四年书,记得《青岛日报》专门刊载文章介绍过这个事情,青岛市政部门曾专门组织队伍挖历史资料,考察下水道现场,让我们看看传说中的德国下水道到底如何神秘?德国人确实是青岛现代排污管道系统的设计和建造者根据资料记载,1897年11月,德国以山东菏泽发生“巨野教案”(两个德国传教士被杀)为借口,派舰队进入胶州湾,强占青岛。德国计划把青岛建成它在远东的重要基地,因此对城市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并开始进行排水管网建设。1903年,德国人开始在青岛中山路一带铺设污水管道,修建排水泵站,并实施雨污分流,至1905年排水管网初具规模,以后逐渐向北延伸,最终形成了12条分流雨水的暗渠,总长29.97公里的排雨水管道和41.07公里的排污管道,总约80公里。这种规模在当时的城市中实属佼佼者。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的外国租界都没有下水道。1923至1927年间才初步实现雨水和污水下水道分离,当年曾造访青岛的亨利亲王曾自豪断言: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当属亚洲第一!德国建造和沿袭德国旧制所造下水管道,确为青岛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制造,必属精品,这是世界公认的法则。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继续进行城市建设,日本人对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给予了很高评价,日媒体曾感叹青岛的地下管道建设“如此完美”,因此他们沿袭德国人的设计理念,继续建设地下管道。此后数十年间,青岛的城市建设治理,特别是下水管道建设,始终沿袭德国旧制没有改变。1977-1978年,青岛开展大规模的城市整治工作,疏通堵塞下水道480多处,疏通污水沟6.5万多米(注意不是新建),下水道系统再次复活,而此时,大多数中国城市仍没有或只有少量下水道,雨、污分离式的下水道尤其鲜见,逢雨即涝现十分普遍。由此可见,至少到改革开放前,德式下水道系统(包括沿袭德国旧制所造下水管道),仍是维持青岛城市正常运作的主要力量,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青岛目前仅存5条德国修建的地下暗渠,仅2.66公里保留着原始风貌21世纪初,青岛市政部门曾组织专业队伍对辖区内德占时期修建的地下暗渠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最终发现青岛目前仅存5条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暗渠,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安徽路、江苏路、大学路排海口附近,共计2.66公里原有雨水暗渠还保留着原始风貌。这些暗渠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差不多,渠内空间很大很宽敞,内部有1人多高,其中,欧洲人居住区(主要在市南区)及前海一带,采用雨污分流模式,雨水管、污水管分别设置;华人区(主要在市北区)则采用雨污合流模式,雨水、污水共享一管。从现场考察情况看,这些百岁高龄的下水管道质量确实很好,但网上疯传的“德国人在下水道每隔一段距离,就在‘油布包’内藏着易坏零件的备用零部件,今天仍能使用”的说法,现场调查已完全查明,纯属子虚乌有的谣言。因为这些沙子、水泥、石子建成的管道,除了定期疏通,几乎不需要任何维护。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大力加强城市建设。1985年,青岛的下水道总长度已增长至505公里;1992年增至671公里;2006年,青岛的排水管道长度已达3994公里。德国旧下水道在整个青岛排水系统中所占比例不到千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青岛逢雨不淹归功于德国下水道的说法早已有之,并非近年来网络编造早年就读于青岛海军学校,后到台湾定居的李连墀曾在1997年在科研部门采访时,回忆青岛“从来不淹水”的往事,他将之归功于青岛先天的地理优势和德国先进的市政建设:“青岛的山地,都是一大块的石头,这种先天上的优势,再加上设计良好,青岛下水道建设得极其成功,愈下雨愈干净,从来不淹水。下水道从东镇到西镇再排到海里,都是可以容许人在里面跑的宽度。那个时候德国的市政建设就有那么好的规划,但是今天不管台北市或高雄市,下水道均未建设完备,我们可将此地当做训练市政人员的模范,检讨我们不能把市政建设弄好的原因。”由此可见,“德国下水道让青岛不淹水”之说早已有之,只是近年来城市内涝越来越严重,这段往事被大肆传播渲染,加入了一些不真实的情节而已,这其中典型的说法就是:“德国人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用‘油布包’藏着备用零部件,今天仍能使用”。德国人对青岛地下管道建设的贡献,是他们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质量观念对德国人修建的下水管道作用,我们不必过度夸大,妄自菲薄,也不能完全无视,因为德国人对城市规划和下水管道建设的理念确实影响了青岛近百年的城市建设,德国人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这些因素的影响比起实体建筑更为深远而长久。下水道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青岛下水道之所以能成为“网红”,主要还是人民对我国目前相对落后的城市规划和国产豆腐渣工程太过失望所致。从这一层来讲,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德国人的精神,只是那些谣言可以休矣!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73学习攻略 » 青岛下水道 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