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靖国公 黄得功麾下八位总兵

1,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二十二日,黄得功于芜湖城外江中小船上指挥部下八总兵抵御跟随叛将刘良佐前来的清兵。刘良佐在岸上大呼‘大势已去,将军何不归顺?’黄得功愤怒的呵斥刘良佐‘你竟敢投降?’言罢便领军与敌激战,忽然一支流矢飞来,射中黄得功咽喉偏左的部位。‘得功知不可为,掷刀拾所拔箭刺吭死。’随后黄得功部中军总兵田雄挟持弘光帝朱由崧投降,弘光政权覆亡……初生牛犊不怕虎黄得功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年少之时便气度不凡、胆略过人。黄得功十二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刚酿好了酒就被黄得功偷着喝完了!黄母忍不住责备了他几句,谁知黄得功竟然满不在乎的笑着说‘偿易耳’。当时正值辽左战事大起,十二岁的少年黄得功就提一把刀混在明军队列里边。趁着两军交战之际,黄得功斩获两颗敌军首级。战后黄得功获得了五十两白银的奖励。黄得功将所获奖励交给了母亲说‘这就用来弥补我偷喝的酒了’。黄得功的勇敢与高强的武艺受到了当时的辽东经略的赞赏,因而黄得功成为了经略的亲兵。通过这件事我们能看出什么:一、黄得功虽然年纪小,但也属于有勇有谋的类型;二、明军的行军作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竟然都能够混入。幸亏黄得功是去帮忙,假如混进去的要是敌军的细作可怎么办?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辽东战事明军经常因为敌军细作而失城败阵。要知道能调往辽东参战的都是明军中的精兵强将,就这还能在此类问题上犯错可见当时的明军普遍存一个大问题——号令不严;三、黄得功的赏金被克扣了!在《明史·满桂传》中记载了之所以满桂屡立战功还升迁很慢就是因为他在斩获敌军首级后总是选择去领一个首级五十两的赏金;四、这是明军的一场胜利,并且根据经略也在指挥作战可以判断此战的规模还不小。但是战歌查询史料都没有发现这个经略是谁,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此战的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明军的这场胜利被有意的抹除了……屡立战功,得号‘黄闯子’在成为经略亲兵后,黄得功一发不可收拾,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崇祯九年黄得功被提升为副总兵,调入京营。崇祯十一年黄得功带领禁军跟随熊文灿去剿灭叛军。当年八月黄得功于淅川之吴村、王家寨大破叛军马光玉部,诏加太子太师,升为总兵;崇祯十三年跟随太监卢九德破贼于板石畈,流贼革里眼等五营降;崇祯十四年降而复叛的张献忠攻打桐城,黄得功与刘良佐联合击败之,阵斩张献忠大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其中王兴国乃张献忠麾下头号骁勇之将;此后黄得功与张献忠、罗汝才部多次激战,皆获胜。每当要上阵作战,黄得功就喝上几斗酒。之后便深入敌军阵营,不顾生死,不计利害,因而称为黄闯子。号令严明,四镇异类在明末乱世之中,黄得功无疑是个异类。史载黄得功虽然大衣不识几个,但天性就是忠义之人。在几方势力交替登场,谁也搞不清未来天下谁属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被裹胁着迷失了自我。有的人谁强大就跟着谁,有的人打不过敌人攻击起大明自己的城池可是有劲的很。而黄得功‘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江北四镇初立,皆以拥立功而轻视弘光朝廷。其中高杰、刘泽清、刘良佐三人更是在各自防区为祸一方。临近城池不堪其扰就纷纷拒绝这三人所部士卒进入,没想到这三人遇敌时望风而逃,攻打起大明的城池来却毫不手软,攻下之后更是无恶不作。反观弘光朝廷因为帝位之争彻底失去了对这些武将的约束之力,面对他们的飞扬跋扈还得不断笼络以为屏障。黄得功则不同,‘其军行纪律严,下无敢犯,所至人感其德。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忠心护主,弘光依仗黄部号令严明,因而在四镇中战力最强。黄又以国事为重,虽名有四镇但弘光朝所能依仗者不过黄得功一镇。当左良玉部为避清兵锋芒而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之时,弘光朝廷急忙调动黄部前去抵御。在黄得功面前,左良玉连连败退,最后左良玉病死,其子左梦庚率领部众投降清兵成为清南下的急先锋。面对威胁,刘良佐、刘泽清先后投敌,刘良佐还带着清兵到处抓弘光帝。就这样弘光朝倾力打造的四镇防线土崩瓦解。弘光帝眼见局势危急,急忙逃到芜湖黄得功军营中,于是就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73学习攻略 » 靖国公 黄得功麾下八位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