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顺囗溜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

1,记得记得!1:留洋楼(头)的不爱戴帽。2:嵌金牙的爱说爱笑。3:戴眼镜的爱看大字报。4:戴手表的爱呼口号。5:穿皮鞋的爱逛街道。6:扎皮带的爱拉爱尿。:有社员干活不小心因工负伤,就有人因他记工分待遇不变,回家休息养伤,非常羡慕:鸡蛋打上,桂面下上。工分记上,热炕睡上。也有调侃小俩口恩爱的:下工后锨往门后一靠,耳机子往头上一套。见了媳妇牙啮上一笑。娃往怀里一抱。那时侯物质匮乏,人们就流行用进口尿素袋子染成黑色或蓝色做成裤子穿。天热穿在身上,迎风一吹,呼噜噜地。好不风光有气派,有高人一等的意思。一般人穿不上,就有人编了顺口溜而表忿忿不平的心态: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尿素裤。有黑的,有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顺口溜就是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事物现象总结出自己的看法。采用随口说出的一种既诙谐又风趣幽默的风糜一时流传较广的大众化语言形式之一。令人回味无穷!

顺囗溜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插图

2,形象地描述大集体时代由于责权利不清,导致农民缺乏劳动积极性不高,磨洋工的两则顺口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统结合,责权利清楚,劳动和劳动成果直接挂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一则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包产到户责任制建立后农民的劳动场景:一年到头不敲钟,从种到收不记工,队长不再乱点名,农民干活满天星。1981年1号文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尊重群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允许群众自由选择。

3,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农村最流行的顺口溜就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永远跟党走。年年大丰收。打倒XXX,生活就好过。”还有就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搞好农业现代化”…..。

4,七十年代的农村,阶级斗争抓得紧,老实纯朴的老社员,个个一本正经,不敢轻易说笑,谁要是油嘴滑舌的编顺口溜,准被说成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找媳妇都难。因此流传下来的顺口溜也不多。1、自行车,滴流转,上面坐着王八蛋。自行车,俩轱辘,上面坐个白母猪。当时极少有农业机械,农民干活很辛苦,吃国粮的县里和公社的干部不用参加劳动,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村指挥农业生产,老百姓又反感又嫉妒。就编这样的顺口溜骂当官的。2、拖拉机,轰轰响,跑来跑去犁地忙,又杀猪,又宰羊,天天饭菜不重样,大官吃,二官尝,社员吃了扣口粮。孩他娘,你想想,当官就比社员强。生产队期间,公社有拖拉机站,每年都轮流经各村耕地,村里为了多耕点地,千方百计巴结驾驶员。3、一顿吃一两,饿不着司务长;一天吃一钱,饿不着炊事员。4、身穿灯笼裤,大小是干部,前面“日本产”,后面是“尿素”。七十年代进口的日本尿素,用的是尼龙袋,有点特权的干部们用来做衣服,又轻便又结实,老百姓捞不着。5、春天一棵苗,夏天一把伞,秋天一截杆,冬天一个眼。生产队时期,年年栽树不见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73学习攻略 » 顺囗溜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