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领旗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谁

1,八旗制度可以说是清代根本制度,”八旗贵族”顾名思义就是清朝的贵族。而贵族和平民有着地位之分,同样的在贵族之中也有着地位之分。换句话来说,就是八旗贵族也是分层次的。自从1601年起,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直到清王朝土崩瓦解八旗贵族便一直过着上等人的生活。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被视为清王朝统治的核心与根本。最初的时候,只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4旗。到了1615年,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备。那么,在八旗中,哪个旗的地位最高呢?哪个旗的地位又最低呢?很显然作为最先设立的四个旗肯定是比后来增设的旗地位要高,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镶黄旗和正蓝旗。在清朝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直接统领两个旗,正黄旗和镶黄旗。毫无疑问,这两个旗的地位最高。从清朝皇帝对黄色的喜爱和黄色的尊贵程度也足以见得。其余6旗由皇帝的子侄兄弟率领,地位略低于两种黄旗。清朝入关后,随着正白旗旗主多尔衮被顺治皇帝清算,正白旗也被顺治皇帝纳入统领,于是皇帝亲领的旗就变成了3个,即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它们被统称为”上三旗”,地位最高。其余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被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分领,地位较次。顺治时期,清朝对八旗进行正式排序,分别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镶黄旗地位最高,镶蓝旗地位最低。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旗的地位与领导者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为什么正蓝旗和镶蓝旗却双双垫底呢?是不是蓝旗中没有出过厉害的人呢?其实也不能够这样说,由于黄旗势力过大,导致其中的人才出头的几率也比较高,而且其他旗中出的厉害人物,也会想办法将自己抬入黄旗之中,比如我们熟知的慈禧太后,她父亲叫惠征,本来是镶蓝旗。如前所述,镶蓝旗是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旗。当慈禧太后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大权后,就把娘家抬入镶黄旗,一下子变成八旗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旗。所以这八旗的排名就自从排下之后就没有改变。八旗制度虽然是清朝的根本,但是清朝的衰落和腐朽和它有着不小的关系。因为八旗子弟有着自己的一套政治体系,内部的阶级过于严格,有一种阶级固化的味道在里面,外八旗人、包衣、旗下农奴三等,上下之间各有礼数,不敢逾越。而清朝后期这种矛盾就逐渐开始显现,一些低阶级却有才华的旗奴,在动乱中抓住机遇一跃成为上等人,但是八旗人甚至是一些旗主却沦落街头。此时二者相见,旗奴们还得躬身行礼,这种阶级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回到最初的主题,八旗子弟所代表的八旗虽然在顺治年间给予了排名,但是说到底的决定地位的还是自身的权势。如果自己不努力哪怕你是正黄旗出身,或许也会混得不如一个镶蓝旗的人。

领旗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谁插图

2,“八旗”制度,是由满洲部落狩猎习俗演化而来,是满清最基本的军民合一的组织制度(可以简单理解为把军事编制用到了狩猎活动和平常生活)。每个旗组织结构:旗主又叫固山额真,是每个固山的头领,每个固山下辖五个甲喇,每个甲喇下辖五个牛录,牛录属于最基本的战斗生活单位。(满语音译的名词太拗口,嫌弃它)看着是不是有点眼晕,那就拿现代军事编进行一简单对比说明(现代军队编制都是“三三制”,八旗是“五五制”):“牛录”可以理解为“营”级单位(每牛录300个人);“甲喇”可以理解为“团”级单位(每甲喇1500个人);“固山”可以理解为“旅”级单位(每固山7500个人)。“固山”是满语发音,汉语意思就是“旗”,其首领就是“旗主”。每个旗相当于一个旅,“八旗”就相当于管辖8个旅的军级单位。这里说明一下,“牛录”里面包含的其实是300户的人家。平时生活,“牛录”管理300户人家。发生战争时,每户抽一个男丁参战,所以战斗时,“牛录”管理的是300个兵。一般小战争,“牛录”的兵不会全部动员,也就到不了满员300人。为什么把一个“旅级”的编制单位叫做“旗”呢?那是野猪皮没文化,大家打仗、狩猎举个旗帜,自己的一拨人聚在同一旗帜下,跟着旗帜走,那这一波人就干脆叫一个“旗”。有几个“旗”,就有几拨人,就是这么个道理。那么,八旗中各旗的地位有没有高下之分?最开始出现时,八旗没有明确地位区别。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上三旗、下五旗”的说法。而“上三旗”也以“镶黄旗”为尊,“下五旗”也以“镶蓝旗”为卑。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且看“八旗”产生发展过程。努尔哈赤最开始只造了两面旗帜:一个红旗,一个黑旗。不久红旗、黑旗改颜色为:黄旗、蓝旗。后来又征服了其他一些部落,人口也多了,两旗管不过来,又编出白旗。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奇不听话,就把蓝旗肢解为两个旗:蓝旗和红旗。至此,努尔哈赤有了四旗:黄、蓝、白、红。再往后,努尔哈赤的家业越来越大,需要扩编。野猪皮也不费那脑子,直接把现有的四个旗镶个边,这就有了: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原先的叫做: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这样,八旗也就凑够了。人多了,就有江湖,就要争个高下。不是说八旗本来就有高低之分,而是八个旗主有尊卑之分,进而自己旗下的待遇也就不一样。首先胜出的是镶黄旗和正黄旗,“黄色”在中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帝王色”,野猪皮也跟风。又因为总镖把子努尔哈赤一直亲自统领镶黄旗,于是镶黄旗地位最高,正黄旗次之。其他几旗地位忽高忽低,随着领导人变动而变动。有时候总镖把子不爽了,也要给各旗换换颜色。比如皇太极没继位之前统领的是两白旗,继位后就跟别的旗主换了颜色,手底下人员没变动,就是两白旗的旗帜颜色变成了两黄色,于是皇太极手上成了镶黄旗,正黄旗。他儿子豪格统领的正蓝旗也跟着沾光,成为上三旗之一。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辅政时,他手下的两白旗地位上升。到了多尔衮死去,顺治亲政时候,八旗的座次基本就固定下来。顺治收走了正白旗,正白旗成为皇帝直属。于是“上三旗”成了: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再往后,八旗王爷们议事,总要根据跟皇帝亲密程度、尊卑贵贱分出个座次,基本就形成了以下格局:左边坐四位,依次为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边坐四位,依次为正黄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左高右低,左边为尊,右边为卑。一目了然,镶黄为首,镶蓝为尾。

3,八旗是当年后金崛起时建立的独特制度,后来皇太极正式建国为清,就成为固定制度承袭下来。像大家在看清朝的电视剧时,看剧里喊的什么旗人之类的,就是指他们是八旗的子弟。而清朝皇室在选妃子时,只能在八旗里选,这就为啥我们看清宫里嫔妃们留传下来的照片或画像时,感觉没几个好看的,就因为可选择的范围太小了,出美女的机率就小。八旗最早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时创立的,最开始只有两旗,也就是黄旗和黑旗,努尔哈赤自己拥有黄旗,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就领的黑旗。可打仗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黑旗在晚上就会带来视觉上的混乱,于是就把黑旗改为蓝旗。随着努尔哈赤不断的扩张,势力发展大了,两旗就不够用了,于是,努尔哈赤重装做了规划,建立了正黄、正白、正蓝、正红,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八旗。努尔哈赤自己统领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后来,努尔哈赤把正黄旗给了儿子多尔滚和阿济格,镶黄旗给了多铎。但平常,他自己还是亲率镶黄旗,也因此,镶黄旗成为八旗里的头旗,也就是最为尊贵的一旗。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用自己手上的两白旗从多尔滚和多铎手里换来镶黄旗和正黄旗。正黄和镶黄也就成为清朝皇室拥有,中原王朝历来都尊崇黄色,女真人也是有样学样,也是尊崇黄色。皇太极后来又收回了正白旗,于是八旗里就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就是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就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上三旗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在八旗里的地位排列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然后再是,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在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和明朝正式争夺天下,为大量充补八旗的实力,又把蒙古和辽东的汉人扩充进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嫡系的满洲八旗,地位最低的当然是汉军八旗。清朝的等级隔离是很严的,八旗其实就是当朝的皇亲国戚,旗人是享有特权的,衣食无忧,每月坐等领银子。各旗里的旗人就是旗主一些亲王贝勒的奴才,而不是旗人的连当奴才的份都没有,也就是说,地位还比不上动辄跪拜磕头自称奴才的人。

4,镶黄(皇帝)、正黄(皇帝)、正白(皇帝)、正红(代善)、镶白(豪格)、镶红(代善)、正蓝(多尔衮)、镶蓝(舒尔哈齐)。八旗排名,看括号里的“含金量”就行了。如果细说“含金量”,则需要考察八旗的变迁。八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在清朝前期,八旗存在着频繁的换旗现象。最初的八旗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下面,就把八旗的变迁,简单梳理一遍。从而也就知道,哪个旗等级最低了。从二旗到四旗:努尔哈赤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巩固自己在内部的权力最初是两个旗,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俩,各自统领黄旗、蓝旗。之后,迎来了一次很大的兼并。曾经强盛一时的哈达部被努尔哈赤征服。努尔哈赤特意新增了一个旗,将一部分哈达部部众编入。新增的这个白旗,则由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统领。还有一部分哈达部部众,被编入蓝旗。蓝旗的旗主是舒尔哈齐,但这部分被新编入蓝旗的部众,则由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统领。所以,看似是蓝旗得到了扩充,实则舒尔哈齐自己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惠,由原来的二分之一,变成了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父子三人,一共掌握了两个半旗。舒尔哈齐只有半个旗。此时,是最初的三旗,即:黄旗(努尔哈赤)、白旗(褚英)、蓝旗(舒尔哈齐、代善)几年后,舒尔哈齐闹独立,被努尔哈赤幽禁。舒尔哈齐所属的蓝旗,也被其次子阿敏继承。而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则从蓝旗中脱离出来,建立红旗。再后来,褚英也因罪被幽禁。他的白旗划给了皇太极、杜度(褚英长子)。如此,便是四个旗,即:黄旗(努尔哈赤)、白旗(皇太极、杜度)、红旗(代善)、蓝旗阿敏八旗正式出现褚英被幽禁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将原有的四旗扩充,也就形成了最初的八旗。红旗分为正红、镶红两旗,仍由代善统领。此时,代善的儿子们也成长起来了,所以其子岳托、硕托成为镶红旗旗主。此后,代善及其后代长期与两红旗绑定,稳得一批。而按照稳定程度来说,仅次于代善家族的是舒尔哈齐家族。舒尔哈齐获罪后,由其子阿敏接任蓝旗旗主。阿敏又被皇太极搞倒后,将蓝旗交给舒尔哈齐另一个儿子济尔哈朗。蓝旗也在八旗整体扩充后,改为镶蓝旗。此后,舒尔哈齐——济尔哈朗家族与镶蓝旗长期绑定。两黄旗,则是由原黄旗扩充而来,仍由努尔哈赤统领。两白旗,由原白旗扩充而来。原白旗旗主皇太极继续统领正白旗。原白旗小旗主杜度成为镶白旗旗主。同时,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被安插进镶白旗,成为镶白旗小旗主。以上是八旗中的七个旗,剩下的正蓝旗出现的有些突兀。据不可靠来源,是由原来褚英的白旗分出的。这个新冒出来的正蓝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两个嫡子莽古尔泰、德格类担任。这兄弟俩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个正妃富察衮代。子凭母贵,才有资格成为旗主。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地位却不一样,主要看其母亲是否为正妃。努尔哈赤先后四任正妃及其所生子,分别是:佟佳哈哈纳扎青,生褚英(长子)、代善(次子);富察衮代,生莽古尔泰(五子)、德格类(十子);叶赫那拉孟古,生皇太极(八子);乌拉那拉阿巴亥,生阿济格(十二子)、多尔衮(十四子)、多铎(十五子)努尔哈赤的这八个儿子,都属于嫡子,后来的八旗旗主也主要从这些人中挑选,后来的多尔衮三兄弟在努尔哈赤晚年,也成为两黄旗小旗主。但由于生的晚,所以没赶上这次扩充。所以,最初的八旗及其首任旗主,就是这样:两黄旗(太祖);两红旗(代善及其子孙);正白旗(皇太极);镶白旗(杜度、阿巴泰);正蓝旗(莽古尔泰、德格类);镶蓝旗(阿敏);谁有资格做八旗旗主?哪个旗地位最高?对照上面的两个表,可以看出:除了阿敏是作为最初的股东之一舒尔哈齐的儿子,享有一个镶蓝旗之外,其他新任的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后代。主要是努尔哈赤的嫡子,但这里有两个异类——阿巴泰、杜度,一个是庶子,一个是父亲(褚英)被废的嫡长孙。阿巴泰的母亲不是正妃,却也混了个小旗主。这也是由于他生得早(努尔哈赤第七子,比皇太极还年长),且早期的人手又不够,阿巴泰确实也有能力,就自然被顶上去了。阿巴泰之后的非正妃之子,则再没有机会获得这个待遇。杜度是努尔哈赤嫡长孙,显然是继承了其父褚英。在努尔哈赤的其他嫡子中。代善统领两个旗。莽古尔、德格类兄弟由于生的晚,则两个兄弟共掌一旗。而皇太极则是因为不仅是嫡子,而且还正当红(后面的多尔衮兄弟还没出生,前面的莽古尔泰兄弟之母又被废掉),所以独掌一个正白旗。八个嫡子中五个已经做(过)旗主,剩下的三个是亲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努尔哈赤晚年,以嫡长子继位,嫡幼子继产的原则,让三个嫡幼子阿济格(18岁)、多尔衮(11岁)、多铎(9岁)成为两黄旗的旗主——正黄旗(阿济格、多尔衮);镶黄旗(努尔哈赤、多铎)。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晚年,其名下只有镶黄旗的半个旗。而且,他也交代:等自己死后,剩下的半个旗也交给多铎。多铎作为嫡幼子,地位尊贵,在当时远超多尔衮。多尔衮的地位则是皇太极即位后,为了分化其他贝勒被刻意拉高的。可皇太极也没料到,这却成了给自己埋的雷。因为镶黄旗是努尔哈赤最后掌握的旗,列阵之时,镶黄旗列于左翼第一,正黄旗列于右翼第一,其余六旗依次排开。由此,镶黄旗成为头旗。努尔哈赤生前,还曾计划把杜度(镶白旗旗主)调到镶红旗,让多尔衮做镶白旗旗主。由于努尔哈赤突然去世,只完成了一半——杜度被调到了镶红旗,多尔衮却没来得及进入镶白旗。镶白旗便落在了新即位的皇太极手中。皇太极与多尔衮皇太极做了大汗,自然要巩固权力。所以,在其即位前后,就安排长子豪格成为镶白旗旗主。而原镶红旗旗主杜度在被调到镶红旗后,继续遭到皇太极的排挤。去世前两年,太祖长子长孙杜度被皇太极削爵。至此,褚英家族彻底出局。皇太极、豪格父子,分掌正白旗、镶白旗。随后,又以黄色是国主之色为由,将两白旗(皇太极父子)与两黄旗(多尔衮兄弟)交换颜色——只是旗色调换,人员不动。也就是,皇太极时期的两黄旗,实则是最初的两白旗。而最初的两黄旗,则被换成了两白旗。但镶黄旗是头旗的定制未变。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先后去世,又被揭发有谋反的打算。所以,莽古尔泰之子的旗主之位被剥夺,正蓝旗也被拆分。一部分划入镶黄旗(豪格、阿巴泰),一部分皇太极自己统领。之后,皇太极将自己的正黄旗和正蓝旗混编,改组为新的正黄旗、正蓝旗。又将新的正蓝旗改名为镶黄旗。这样,皇太极由原来的一个旗(正黄),变成了两个旗(两黄旗)。而原来由豪格统领的镶黄旗,则再次变换旗色为正蓝旗。阿巴泰也是稳得一批,他所在的旗,旗色从镶白变成镶黄,再变成正蓝,旗主由杜度换成了豪格,而他始终是小旗主。至此,调整后的八旗旗主如下:两黄旗(皇太极)正蓝旗(豪格、阿巴泰)镶蓝旗(济尔哈朗)两红旗(代善家族)两白旗(多尔衮三兄弟)别以为这样就完了。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又开始了新一拨的调整。多尔衮第一次调换,是对自己的亲弟弟多铎下手。原本,多尔衮与阿济格共同统领正白旗(最初的正黄旗),多铎独自统领整个镶白旗(最初的镶黄旗)。多尔衮趁着多铎犯了一个小错,将其一半的旗份夺去,收为自己所有。这样,多尔衮就掌握了一半的正白旗和一半的镶白旗。随后,又将多铎的镶白旗与自己的正白旗调换旗色,就组成了一个新的正白旗。至此,多铎由独领一正白旗,变成与阿济格共领镶白旗。阿济格原地不动。多尔衮则由半个正白旗,变成独领一个正白旗。几年后,豪格、多铎相继去世。两人属下的正蓝旗、镶白旗佐领都被收归多尔衮手中。多尔衮先将正蓝旗与镶白旗对调。原属豪格的正蓝旗再次变色为镶白旗,与正白旗一起,由多尔衮独自统领。还记得阿巴泰吗?此时已死,其子博洛、岳乐继承了他的小旗主之位,被多尔衮分到换色后的正蓝旗。这样,正蓝旗有了四个旗主:阿济格、多尼(多铎之子)、博洛、岳乐。豪格是多尔衮害死的,豪格的正蓝旗(此时是镶白旗)又被多尔衮统领。等于是多尔衮抢了豪格的旗。最终定型以及什么事抬旗多尔衮死后,其统领的正白旗被顺治帝收回,与两黄旗构成天子自将的上三旗。多尔衮的镶白旗(原属豪格的正蓝旗),则被顺治帝还给了豪格之子富绶。而在多尔衮、顺治时期,两红旗(代善家族)、镶蓝旗(舒尔哈齐家族)也一直没有变动。两红旗在八旗中的排名一直稳定在中等,而镶蓝旗则从舒尔哈齐之后就开始垫底。最不稳定的则是正蓝旗。阿济格获罪被夺爵,其所属佐领被拆分到正白、镶白、正蓝。可最初的最初,阿济格所属的正蓝旗,正是努尔哈赤时期的镶黄旗。到此时,已经属于下五旗了。康熙时期开始,皇子们被分到下五旗做小旗主,进一步分化宗室王公的旗权。以至于,反倒是下五旗出来的皇族血统更近。理论上,旗人不论在哪个旗,地位都是一样的。但除了旗人,还有大量旗奴。之所以分成上三旗和下五旗,也正是因为上三旗的旗奴,是皇家旗奴,地位不比旗人差。而下五旗的旗奴则分属于各家旗主,则没那么好的待遇了。比如,旗主家有什么婚丧嫁娶,旗奴都要去尽义务,还不管是否做多大的官。因为旗奴的身份是依附在旗主家的。类似于,旗奴没有单独的户口本。有些后妃出身下五旗旗奴家庭,如果其家族再给下五旗旗主使唤,就有失皇帝的身份。所以,就有了抬旗一说。就是把旗奴的旗籍从下五旗更换到上三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73学习攻略 » 领旗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谁